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建立完整的抗灾心理研究计划 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紧急启动主任基金项目对汶川受灾人群进行心理分析与援助

    日期 2008-05-19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张双虎  【 】   【打印】   【关闭

      紧急启动主任基金

      “这是我们昨天上午刚批准的项目。”尊龙凯时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5月16日对《科学时报》记者说:“项目名称是‘地震灾害的心理分析及援助’,项目研究经费为20万元,在1年内完成。目的是对汶川地震灾害过后受灾人群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寻找心理干预和援助的方法。”

      5月15日上午,在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灾害两天后,尊龙凯时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就紧急启动了主任基金项目,用于对汶川受灾人群进行心理分析与援助。杜生明介绍说,该项目的主要特点是以灾后的心理分析和援助为主线,从时间、空间和人群3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查和研究,对地震受灾人群进行心理分析。从时间上,又划分为应急、灾后和重建3个阶段进行研究;在空间上,区分出震中地区、震中周边地区和其他地区;从研究目标人群上,分为直接受灾人群、周围人群和外围人群。

      “发生汶川地震这样的地质灾害,受灾人群中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出现。不同区域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心理状态是不同的。其受到的惊吓、焦虑、担心等心理反应和情绪也是不一样的。但具体到个体或某一特定群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我们并不十分清楚,以前我们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要让他们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就要通过这些心理分析的基础研究,从心理上干预和援助这些人群。在灾害中失去亲人,比如小孩失去父母,老人失去子女,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对一个孩子来说,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其影响可能是终身的。它可能会造成个人性格的偏执,也可能让一个活泼的孩子变得抑郁。对成人来说,对地震的恐惧,对交通、通信隔断时缺少食品的担心等,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会成为新的问题。这项研究要根据受灾人群的心理应激行为特点进行跟踪研究和分析,让受灾地区的儿童及失去亲人者得到心理康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抗灾心理研究计划,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杜生明说。

      开展心理研究,密切关注疫情

      “我们对这一项目的承担者有两项要求:一是要有很好的研究基础,一直从事心理研究,尤其是从事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研究;二是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到灾区进行调研、分析和援助,把援助和调研结合起来,对受灾人群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进行劝导、化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杜生明说:“前天,项目承担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两名研究人员已经去了四川,今天听说他们又去了几名。”

      杜生明说,震后救险和重建涉及很多方面,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心理、救援、地质、医学等各方面都有专家在第一时间赶赴四川。在灾后疫病防治方面,我们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预防措施,国家卫生部等机构已经派出了一些专家。“今年估计不会出现大的疫情,我们也密切关注着灾区疫情的发展。一旦有疫情发生,生命科学部也会考虑启动这方面的研究。”杜生明说:“但灾后心理问题是必然存在的,而且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灾难对人们的心理伤害,在一定程度上比身体的创伤更大。我们的目的是将尊龙凯时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解决一些迫切的、重大社会需求中的基础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