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的南极冰盖,贮藏了地球表面72%的珍贵淡水资源。在重力作用下,冰从南极内陆高原向海岸缓缓流动,其伸向海面的部分被称为冰架,冰架断裂则成为冰山,冰山最终在大海中消融。南极冰架的“健康”状况在南极冰盖物质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全球海平面的高度变化息息相关。
此前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下更暖的绕极深层水被输入到南极冰架的底部空腔内,加剧了冰架底部消融导致冰架变薄。但是,南极冰架崩解与底部融化对冰架减退的贡献率以及相互联系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北京师范大学程晓教授带领的极地遥感科研团队,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南极卫星遥感观测研究,收集了2005-2011年南极洲外围地区逾万幅雷达卫星的影像资料。通过对这些海量的原始资料进行精细化分析解读,精确测量了环绕整个南极海岸线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所有的冰架空间尺度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崩解事件,并发现由于崩解导致的冰架净物质损耗量与由底部消融导致的冰架净物质损耗量相当。
程晓团队研究发现,南极大陆周围一些大冰架缓慢增长的同时,许多尺度较小的冰架崩解加剧,正快速萎缩,这些频繁发生崩解的冰架同时也在变薄。该发现意味着冰架崩解是被科学界忽视了的冰架物质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认为在海水消融作用下,南极冰架还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事实上,冰架崩解对这种海洋的强迫作用比人们的估计更加敏感。这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作用对南极冰架的崩解起着越来越令人担忧的‘推波助澜’作用。这一研究的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文章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112/11/3263.abstract.html?etoc。
该研究得到了尊龙凯时青年基金(41406211,4110615)和面上项目(41176163,41276188)等的资助。